普通本科专业—金属材料工程

作者: 时间:2018-07-18 点击数:

 

助力先进制造与智能制造,服务蓝色经济,培养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设置于2014年,采取“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先进制造和智能制造领域所需的工程实践能力、科技创新能力和职业素养突出的应用型人才。

专业拥有完善的实习、实验和科技创新条件,丰富的校外实践教学资源,拥有学术水平较高的人才团队,形成了以教授领衔、博士为骨干的专业教学团队。专业依托青岛市重点培育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组建,是山东省民办本科高等教育特色名校重点建设专业群的辐射带动专业。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相关的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具备材料加工、产品性能检测和成型设备设计等方面的基本技能,具备一定的材料成型领域的工程实践能力,能够在3D打印、增材制造、焊接自动化、模具设计制造等先进制造领域从事生产制造、工艺设计、技术开发、质量检验、生产与经营管理等工作,适应地方经济发展需求的应用型人才。

教学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方面的基础理论,掌握材料先进制造所需的设计、制备、加工、应用及自动控制方面的专业知识。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心理素质和职业素养; 2.具有本学科的专业知识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3.系统掌握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领域的基础理论知识; 4.掌握材料产品的设计、成型、自动控制等基本知识和技能;5.具有材料加工生产工艺及设备的设计和选用的能力; 6.具有本专业必需的机械设计、电工与电子技术、计算机应用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7.具有新材料、新工艺设计开发的初步能力。

 

主干课程

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大学物理实验、工程数学、画法几何及机械制图、工程力学、C语言程序设计、电工电子学、材料科学基础、金属材料学、金属力学性能、焊接基本原理、焊接方法及设备、焊接自动化技术、金属材料焊接性、塑性成形原理、模具制造工艺学、塑性成形工艺与模具设计。

教学方式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学生入校前一年,在文理基础学院进行通识教育课程及专业基础课的学习。之后进入专业学院学习专业核心课程。学习期间实行学分学绩制管理,学生可根据本专业指导性培养方案,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自由选择课程、教师、授课时间、学习年限,提前修满学分和学绩者可以提前毕业。学分学绩制充分调动了老师教学积极性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让学生掌握了学习的主动权。学生经过在文理基础学院的学习,深入了解专业情况后,可于第一学期末、第二学期末根据专业学习情况调整专业。

 

考核方式

在每门课程学习结束后,均需进行两次考核,分为卷一和卷二。卷一由学校教务处统一根据题库组织命题工作,命题突出该课程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学生通过卷一考试即可取得该课程规定的相应学分;卷二由任课教师自主命题,主要考察学生对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题目注重实践性、应用性,有利于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实际应用。此外,卷二成绩还包括学生日常表现、平时成绩、单元测验成绩、期中考试成绩、实践课程成绩等组成,卷二成绩决定学生的学绩分数。这种考核方式改革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在优势课程上取得较高学绩,来补充劣势课程的不足,实现优劣势互补,突出个性化培养。

专业特色

本专业开设焊接自动化与塑性成型两个方向。焊接自动化方向主要培养掌握自动化及智能化焊接技术知识与技能,从事各种焊接技术的工艺编制、实施、质量检测和技术管理的应用人才。塑性成型方向主要培养掌握先进模具设计与制造技术知识与技能,从事先进塑性成型工艺与装备设计、生产组织与管理、技术开发与营销管理方面的应用型人才。

目前我国各地材料行业普遍遇到了人才短缺的问题,人才短缺已成为制约材料技术水平进一步提高、进一步发展的瓶颈。焊接、模具人才薪水上涨。由于许多企业难以招到技术过硬的中高人才,导致这些人才的薪酬大幅上涨。随着先进制造与智能制造业的发展,企业对材料类专业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目前现有的模具设计和焊接人才远远无法满足我国制造业的需求。

就业方向

本专业毕业生主要在航空航天、石油化工、冶金、先进制造、轨道交通和建筑等工业企业及相关科研单位和高等院校从事材料组成、合成工艺、材料加工、组织结构与性能之间规律性的科学研究工作和材料质量控制、性能改善、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研究开发工作,又可承担相关专业领域内的技术咨询和管理工作。也可以进行考研深造、自主创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