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主要面向工业机器人技术行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能够从事工业机器人应用系统的安装、调试、编程、维修、运行管理与销售及售后服务工作,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二、核心、特色课程
工业机器人技术基础、工业机器人实操及应用、可编程控制器及应用、工业机器人离线编程技术、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及维护、工业机器人应用系统三维建模、电工电子学、机械设计基础、液压与气动技术、控制电机与驱动、机器视觉与传感技术、组态控制技术、工业人机交互技术等。
三、教师团队
专业现有教师21名,主要从事工业机器人技术领域的研究教学工作,积累了较多的教学、科研经验和成果,形成了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师资团队。团队中副教授以上职称14人,研究生以上学历18人,具有高级工程师、工程师、高级技师、技师职称和职业资格或企业工作背景2年以上的教师16人,占76.2%,为培养应用型人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教师队伍年龄结构合理、老中青结合,30岁以上教师比例85%以上。
“工业机器人”教学团队教师积极参与教学研究和科技研究项目,主持参与国家级项目8项、校级项目16项,主持参与山东省教学改革项目、山东省科学规划课题、山东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课题、山东省高校科技计划项目、校级教改和科技项目等;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其中SCI或EI收录10篇,中文核心期刊2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5项,授权实用新型专利多项。

徐卫彦,中共党员,硕士,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负责人。主要研究方向:工业机器人技术、数控技术。主讲《工业机器人技术》《数控机床及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CAM》等课程。多次指导学生参加“山东省机电产品设计”大赛获奖并获得“优秀指导”教师称号;指导学生参加国家级创新创业项目2项;在中文核心等期刊发表论文多篇;主持或参与省级课题2项;主持校级教科研项目2项;参与山东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教材主编1部。

李莉芳,教授,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优秀青年人才、青岛滨海学院校级名师、优秀教师。毕业于北京交通大学电牵引与传动控制专业。山东省数控技能大赛评委,山东省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专家,山东省“十三五”高等学校机电工程技术研发中心(青岛滨海学院)主任。近年来主编教材两部,编写著作一部,发表论文10余篇。主持省级教科研课题3项,主持市级科研课题1项,主要参与省厅级课题8项;主持校级课题5项。

齐强:男,硕士研究生,教授,青岛市工业和信息化专家库专家。负责完成省级以上教学质量工程建设项目3项;山东省一流本科专业负责人、一流本科课程负责人;主持完成省级教科研项目2项;指导学生参加专业技能竞赛3次获省级一等奖、2次获二等奖。曾获得“山东省高等教育教学管理先进个人”、校级“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考研辅导教师”等荣誉称号;获山东省省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

陈振军,男,副教授,计算机控制协会指导教师,物联网教师团队成员。主要研究方向:嵌入式、物联网方向。主讲课程:计算机硬件编程基础、电子产品制作实训、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物联网应用技术。获国家专利三项,省级科技成果一项。企业研发汽车烤漆车间1项;研发全自动生产线2项;指导学生参加省及国家级科技大赛,获二等以上奖励30余项;曾被学校评为“优秀教师”、“优秀科研工作者”、“先进工作者”、“院级名师”、“校级名师”。被青岛市科协评为“科普推广先进工作者”。

柏秀芳,中共党员,博士,副教授。2008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主讲课程《电工与电子技术》《液压与气压传动》《公差与技术测量》《机械制图》等课程。发表论文十余篇,主编《电子技术基础》教材一部,获得实用新型专利三项。并主持山东省高校科研计划项目一项,参与省级科研项目两项。

邸改,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控制工程,青岛滨海学院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青岛滨海学院首届最受学生欢迎的教师、山东省高校机器人大赛优秀指导教师。发表中文核心论文1篇,CPCI检索论文2篇,德育论文2篇,参与编写教材3部,参与完成高等教育研究项目,主持校级教学改革课题。指导学生参加山东省高校机器人大赛、山东省机电产品创新大赛、山东省大学生智能控制大赛、西门子中国智能制造挑战赛等多次获得一、二、三等奖。

四、实践教学
工业机器人综合实训中心占地240平方米,拥有机床上下料、智能搬运、智能装配和综合实训4个实训区和1个离线编程实验室,主要用于学生实训。
整合和投入的方式建立新型的工程实践创新实验室,包括工业机器人综合实训、气动与液压实训、自动检测与控制、传感器技术综合实训、增材制造、PCD等实验设备和实验室。不仅为学生的实践锻炼提供了实践条件,更是给学生创造一个广阔的思维空间,使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得到锻炼。








校内机械加工实践教学中心建筑总面积约3500平方米。拥有6个实践教学区,拥有数控加工中心、车铣复合中心、焊接机器人等先进生产设备100多台。逐步形成机床自动上下料、自动装配入库、AGV小车运输、具有自动识别功能的立体库等智能化制造和管理的智慧工厂。该中心主要承担学生的实践实训和创新等教学任务。

五、优势特色
工业机器人是集机械、电子、控制、计算机、传感器、人工智能等多学科先进技术于一体的自动化装备,代表着未来智能装备的发展方向。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属于“新工科”专业,更强调学科的实用性、交叉性与综合性,尤其注重智能控制、人机交互、软件设计等新技术与传统工业技术的紧密结合。专业依托机电一体化技术和电气自动化技术两个专业,紧密围绕区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人才的新需求,主动适应,准确定位,科学谋划,发挥专业资源融合优势,强化基础研究、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方面的特色,进一步优化“校企融合、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突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适用性。